(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9月30日晚,由學校美育教學中心、本科生院、人文與發展學院共同舉辦的“美育浸潤計劃·禾美大講堂”系列講座順利舉辦。本次講座邀請了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李佩紅院長作主題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京劇舞臺人物的多面人生”的講座。副校長林萬龍、美育教學中心主任李險峰出席本次講座。講座由美育教學中心副主任宋賽主持。
林萬龍代表學校對李佩紅院長的到來表示由衷感謝。他表示,京劇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希望能通過李院長的分享,帶領學校師生理解京劇之美,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提高美學修養和藝術本領。
從徽班進京開始,傳統京劇逐步演變成為國民大眾喜愛的藝術,在其源遠流長的歷史進程中,源源不斷的藝術家為京劇藝術增光添彩,最終使傳統京劇成為了我國的“國粹”、“國劇”。歷史上著名的“同光十三絕”與“四大名旦”,演繹并流傳下了經久不衰的傳世之唱。
王珮瑜說:“世上只有兩種人,喜歡京劇的人和不知道自己喜歡京劇的人?!弊肿种榄^,聲聲詩意的唱詞,無限巧思的招式,人們無一不會為作為“國劇”的它折服。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 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范化的程式得以建構起來,程式化的規范性又在此基礎上增添一抹色彩。如今,京劇人一直在為傳統京劇的守正出新不懈努力,推動京劇的創新性發展。
作為國家一級演員,李佩紅從舞臺走向講臺,向莘莘學子講述自己與京劇藝術的不解之緣。作為中華現代曲藝的 “萬藝之根”,京劇不單單使用某一種藝術手法,而是融合唱念做打各種舞臺元素。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戲曲功夫養成不易;文學劇本、音樂唱腔、表演身段、美術服裝,四大模塊缺一不可。李佩紅在講座中展示了京劇《鎖麟囊》和《穆桂英掛帥》的精彩片段,一個“回首繁華如夢渺,殘生一線付驚濤”,一個國家有難挺身而出,沙場征戰氣勢磅礴。這正體現出京劇反映人民生活,呼應時代思想,塑造傳統美德的文化優勢。
在講座交流環節,李佩紅與同學們親切交流,解答了師生關于“聲樂藝術的融合創新”、京劇發展的前世今生等問題。
美育承擔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正確人生觀的職責,美育教學中心始終以“崇農尚美,啟智潤心”為宗旨,探索美學藝術傳播途徑,開展更加豐富多元的美育活動,推進學校美育建設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