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近年來,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旋律,長江沿江省市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整治,治漁、治污、治岸,齊抓共管,系統施治。如今大江上下,水清岸綠,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表明,長江母親河正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一只豚的聯動守護
(相關資料圖)
金秋時節,安徽省銅陵市和悅洲,登島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不顧路途遙遠和舟車勞頓,他們到這里只有一個目的,一睹“微笑天使”長江江豚的風采。
地處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悅洲半自然遷地保護水域生活著11頭江豚。去年,這里與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交換了2頭雄性江豚。新成員的加入,讓和悅洲江豚種群結構更加優化、更加活躍。江豚們時而噴水換氣,時而隨浪追逐,引得不少游客激動不已。?
在安徽省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豚在水中玩耍。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守護“微笑天使”,就地保護也在緊張進行。
9月19日,農業農村部啟動第4次長江全流域江豚科學考察。連日來,20余家科研院所和相關單位的120多名人員對長江中下游約1600公里的江段和重點水域展開了“拉網式”搜索。
“科考摸清江豚‘家底’,找準‘病因’,后期才能采取更完備的保護?!遍L期從事江豚研究和保護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郝玉江說:“從目前的科考情況來看,總體上,長江江豚保護形勢向好,江豚‘母子同框’的情況較多,種群數量可能會有所增加?!?/p>
近些年,圍繞水生生物保護,長江實施“十年禁漁”,沿江20余萬漁民轉產上岸,讓母親河徹底休養生息;開展珍貴瀕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快野生漁業資源恢復……
保護的效果也在逐漸顯現,除江豚外,胭脂魚、桃花水母、長江鱘等珍稀水生生物開始頻頻現身。打了一輩子魚的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漁民肖呂應如今轉為一名護漁員,“以前半天打不到一條魚,禁漁后,長江里的魚明顯多了?!?/p>
一艘船的綠色嬗變
9月23日早晨,武漢沌口江盛碼頭江風習習,載有920輛汽車的長航江瑞號輪船即將啟航。確認船上的污水和垃圾已經交付岸上后,船長沈誠一面指揮船員拔出岸電插頭、收起船板,一面輕點手機,完成電費支付。
“先送交船舶污染物再作業,現在,靠泊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交付船舶污水和垃圾?!?995年開始跑船,沈誠在長江風浪里“摸爬滾打”了27年,親歷了長江航運的發展和變遷。
長江海事局副局長桓兆平介紹,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船舶污染問題,目前長江干線港口碼頭配備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設施3540處,流動接收船342艘,岸電供電設施泊位1669個,基本實現了長江干線常年航行的內河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 ?/p>
長航江瑞號船員正在拔出岸電插頭。新華社記者鹿澤新 攝
近水樓臺先得月,船員最先享受到了環保帶來的紅利。沈誠說:“以前跑船奔波勞累,工作環境差。柴油機陣陣轟鳴此起彼伏,股股黑煙格外嗆人?,F在有了通航服務區,有了岸電,靠泊時不僅免除了噪音吵鬧和廢氣污染之苦,還可以購物休閑。江水清澈,水面幾乎沒有垃圾漂浮物,一些堤岸也恢復了自然的生態岸線,船行其中,很是舒適?!?/p>
下好一盤棋,共護一江水。如同治理船舶污染一樣,通過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沿江化工業整治提升等系列行動,排入長江的污染物總量不斷減少,一江碧水浩蕩東流正逐步變為現實。
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2021年,長江流域監測的1017個國考斷面中,優良的水質斷面占97.1%,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劣V類占0.1%,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繼2020年之后,長江干流水質再次全線年均值達到了Ⅱ類,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質均為優。
一座島的生態回歸
從重慶市朝天門順江而下,穿過險峻的銅鑼峽,一座郁郁蔥蔥的江心島映入眼簾。這就是廣陽島,枯水期面積約10平方公里,是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島。
初秋時節,漫步在廣陽島上,江風撲面、草木蔥蘢,依地勢修復而成的山地森林區、平壩農業區、坡岸濕地區處處皆景,一幅巴渝原鄉風貌。
然而前些年,這個江心島卻是另一番景象:廣陽島2010年前后被列為重點開發對象,一度規劃超過300萬平方米的房地產開發量,推土機下,島內原有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2017年8月,為堅決貫徹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廣陽島“大開發”被叫停,重慶市相關部門按照“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的定位啟動生態修復、還島于民。
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王岳介紹,通過護山、理水、營林等系統生態修復,現在全島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島上記錄植物從生態修復前的383種增加到現在的594種,新增記錄鳥類20種,其中包括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
“島內保護生態,環島聚集產業”。廣陽島上,長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等項目正在抓緊施工;廣陽島南北長江兩岸,瞄準大數據、大健康等產業的“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正在火熱建設。未來,這里將是重慶市“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先行區。(記者李思遠、周凱、水金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