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9月28日訊(記者 施劍松)將鄉村廢舊采石場改造成鄉村兒童公園和公共活動空間,幫助有創業意愿的村民升級創業空間和設計品牌……今天,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總結表彰活動在北京農學院舉行,集中展示了服務國家鄉村振興的成果。
今年6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啟動了首都高校師生服務“鄉村振興”行動計劃。幾個月以來,百支實踐團隊師生從象牙塔到田野間,從實驗室到黃土地,他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119個鄉村,以文化興農、科技支農、衛生惠農、智慧助農,取得顯著成果。
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山東濟寧”實踐團提供民宿及道路兩側公共空間公益改造服務,改造閑置房屋面積1168平方米,助當地引入建設投資1066萬元;中國人民大學“藝術振興鄉村服務在葛家”實踐團幫助有創業意愿的村民確定業態產品,協助升級創業空間和設計品牌;中國農業大學“以3R垂直植物速生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實踐團與村民協同創建100平米垂直植物示范工廠,輻射帶動周邊400平米家庭生產,拉動當地“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在總結交流會上,北京農學院黨委書記趙鋒介紹了學校通過“3+1”人才培養模式,邀請農業領域領導干部、企業家、專家學者、杰出校友、基層一線代表講授鄉村振興“大思政課”,大力建設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博士農場、國家大學科技園和校級人才培養基地,打造行走的鄉村振興“大平臺”的工作經驗。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張革表示,首都高校聚焦鄉村產業發展,支持師生走到田間地頭,廣泛開展“紅色1+1”“雙百行動”“三下鄉”活動等,在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上好新時代首都特色“大思政課”,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