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至25日,第七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師圖學與機械課程示范教學與創新教學法觀摩競賽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賽總指導譚建榮,教育部工程圖學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陸國棟,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圖學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大賽總裁判長劉衍聰,中國圖學會常務理事、大賽組委會主任邵立康,北方國際大學聯盟競賽研究院院長王佑君,大賽組委會秘書長陶冶,燕京理工學院校長楊庚宇、黨委書記朱代春和本屆評審專家參加了有關活動。
(資料圖片)
大賽主會場現場
本屆大賽由全國高等學校教師圖學與機械課程示范教學與創新教學法觀摩競賽組委會、燕京理工學院、中國圖學學會制圖技術專業委員會、中國圖學學會產品信息建模專業委員會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協辦。本屆大賽首次由民辦高校燕京理工學院主辦,賽事首次采用選手線上參賽、評委線下集中評審、會務線上組織比賽的線上線下交叉進行的組織形式。
參賽教師在線上參加比賽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賽總指導譚建榮與大賽評委在觀摩、評審
來自全國123所高校的228名教師參加了全國總決賽,按照機械類、圖學類兩個類別共分12組進行教學競賽。參賽教師根據抽簽確定講課內容,須在限定的20分鐘內,完成5分鐘說課和15分鐘講課,專家評委對每位選手的表現進行點評,主要考評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組織、語言教態和教案等方面內容。大賽組委會主任邵立康揭曉競賽結果,根據參加總決賽的人數,按一等獎10%、二等獎15%,三等獎25%的比例,評審確定最終獲獎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賽總指導譚建榮在競賽閉幕上講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賽總指導譚建榮認為,工程圖學和機械設計是工科類學生兩門重要的基礎課,大賽在推動全國工程圖學和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從本屆賽事組織上分析認為,組織線上觀摩競賽是大勢所趨,可以把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和學的互動水平等提高到適合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時代要求,從而使教學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認為將部分課程搬到線上是世界教學發展的一個主流方向,通過線上教學可以使受眾面更寬,讓優質課程能夠共享。同時,他分析指出網上課程不是簡單的把網下的課程搬到網上,線下上課教案和線上講課教案不能劃等號,要重新根據網絡的特點重新設計教案,因此關于線上網絡課程,包括虛擬教室、虛擬課堂如何設計、如何交互、如何實施,還要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燕京理工學院教師在組織線上分組競賽
燕京理工學院校長楊庚宇介紹,本屆競賽的舉辦為廣大教師展示教學水平搭建了重要平臺,為高校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提供了良好機遇。作為大賽主辦單位之一,燕京理工學院承擔了賽事選手報名與對接、賽事咨詢服務、編制賽事指南、線上分組會務服務、開閉幕式直播等工作。學校黨委書記朱代春在閉幕式上介紹,燕京理工學院支持教師們參加各項比賽,也致力于舉辦、承辦各類教育教學賽事,堅持通過實戰化辦賽提高教師綜合教學能力。
教育部工程圖學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陸國棟在閉幕式上作主旨報告,從引用古希臘哲學家“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點燃的火把”出發,認為競賽就是點燃火把的火種。他總結分析了圖學競賽和其他權威賽事,認為大賽“說課、講課”的賽事規則和軍地協同互動是其特色,同時建議再完善比賽流程,進一步提升質量。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級編輯肖銀玲認為競賽的舉辦,對促進師資隊伍的建設,激勵教師刻苦鉆研教學方法,打造一流課程和提升專業水平,促進教學經驗交流等方面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大賽總裁判長劉衍聰回顧了前六屆大賽取得的成績,如落實教育部關于以本為本、建設高質量水平大學一系列舉措,促進師資隊伍的建設,激勵教師刻苦鉆研教學方法,打造一流課程和提升專業水平,促進相互間教學經驗交流等方面。他認為,本屆大賽持續推動了以賽促研、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參賽教師也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精神風貌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